Npodcast openbaar
[search 0]
Meer
Download the App!
show episodes
 
Artwork

1
NPOdcast 公益放送站

NPOdcast 公益放送站

Unsubscribe
Unsubscribe
Maandelijks
 
《NPOst公益交流站》也有Podcast了!延續連結公益人和創新思維的理念,做為關注非營利組織、社會創新、永續發展的媒體,《NPOdcast》致力成為公益人最前線的放送站,播送深度好故事,帶你深入公益領域,聽見深刻的社會議題觀察,好資訊不漏聽! 《NPOdcast》將推出以下單元 #聽挺好故事 #益時興起 #再續一杯 #in硬學堂 #大時代Hit #好書服 #失敗沒有公式 歡迎跟著《NPOdcast》傳遞公益、挖掘創新、讓永續發生!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  continue reading
 
Loading …
show series
 
大膽求知,小心驗證!在【IN學堂】當中跟著名偵探解謎一系列公益、永續相關的議題,無論時事或專業用語都如闖關遊戲般輕鬆有趣,順便累積硬實力,要記得,真相不只有一個! 硬學堂之【終極衝刺班系列】中,名偵探和小偵探進行一系列深入剖析,探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的項目,揭開那些理想背後的實際面! 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?上集【SDG2:消除飢餓】的討論中提到「糧食自給率」,是為了確保人有東西吃——但回到源頭,世界各地農民、漁夫等糧食生產者的福祉或許是SDG2更關注的焦點。當然,「如何耕種得更永續?」不是一般人能輕易理解和介入的議題,因此,且聽我們用兩個故事:影集般的墨西哥「血酪梨」,以及彷彿陰謀論的「種子市場」——讓你/妳了解,這些故事並不只是都市傳說。 本集重點: 01:10 上集【SDG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我們與「餓」距離多少?兩年前疫情剛爆發,鬧得沸沸揚揚的「糧食安全」議題解決了嗎、結論是什麼?根據農委會的計算,109年台灣糧食自給率是31.7%,代表有7成的熱量攝取必須仰賴國外,高度進口的糧食體系,潛藏的風險是什麼? 然而,單看糧食自給率決定農業政策走向也有盲點。讓我們先深入糧食生產端與消費端一探究竟,理解產銷失衡、糧食耗損對糧食安全的影響,以及近幾年在台灣捲起旋風的聖石議題,還有什麼創新發展的可能性? 00:57 解釋【SDG2:消除飢餓】 02:07 世界與「餓」的距離:看聯合國數據 06:47 看台灣的糧食安全? 08:51 自給率是什麼,及其風險? 13:00 「糧食轉作」能否改善台灣仰賴進口的農業體質? 16:12 水果的產銷失衡與農業政策的關係 19:05 生產以外,談消費習慣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再續一杯】,我們會回顧這個月在NPOst平台上面的永續專題報導,和NPOst編輯育如如同坐到編輯室內一起聊天,帶你瞭解本期文章內容! 本期主題是【永續發展專題── Σ教育=?】,回顧的文章從台灣的弱勢族群、創新教育,進展到國際案例,探討「SDG4:Quality Education」的可能性與風險,以關懷和批判來檢視台灣的原住民、特教生、非行少年在教育中的處境;延伸至國際,看台灣的團隊如何在尼泊爾這個開發中國家植入深耕的教育種子,也研究亞洲面積最小國家之一的馬爾地夫, 在面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,開發出甚麼樣的教育模式。最後回到台灣,看宜蘭南澳的「教育陪伴」如何點出「人人都可以是教育者」,以及「教育是由每個人組織而成」的重點,最終延伸到本期專題的初衷──教育的總和,是什麼? 直接聽重點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大膽求知,小心驗證!在【IN學堂】當中跟著名偵探解謎一系列公益、永續相關的議題,無論時事或專業用語都如闖關遊戲般輕鬆有趣,順便累積硬實力,要記得,真相不只有一個! 硬學堂之【終極衝刺班系列】中,名偵探和小偵探進行一系列深入剖析,探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的項目,揭開那些理想背後的實際面! 繼上集揭露台灣低貧窮率背後「隱形貧戶」的真相後,進一步探索貧窮人口該如何翻身,成功脫貧?──關鍵並不在於有沒有補助,甚至癥結點不在「錢」,而是「社會資源」。「社會資源」包含家庭、工作、朋友等人際網絡,貧戶在身上充滿負面標籤的狀況下,容易失去關係,和人斷裂──脫貧遂成為一個再次與人連結的過程;與此同時,人人都能做的是,停止擴散、並協助摘除窮人的負面標籤。 本集重點: 01:16 上集回顧 02:21 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大膽求知,小心驗證!在【IN學堂】當中跟著名偵探解謎一系列公益、永續相關的議題,無論時事或專業用語都如闖關遊戲般輕鬆有趣,順便累積硬實力,要記得,真相不只有一個! 從本集【硬學堂】開始,名偵探和小偵探將會進行一系列深入剖析,探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的項目、那些理想背後的實際面! 「真正重要的事情,是用肉眼看不見的。」還記得《小王子》當中的名句嗎?在臺灣,許多貧窮人口同樣不為肉眼看所見。本集節目將告訴你,臺灣的「隱形貧戶」面臨什麼處境;為何他們持續地陷入貧窮?無法脫貧,是自己造成的嗎?台灣低收入戶門檻有多高,政府究竟期望為何?立馬加入終極衝刺班,聽名偵探講課囉! 本集重點: 00:33 開場說明硬學堂之【終極衝刺班系列】! 01:35 解釋SDGs目標一:消除貧窮 02:53 新冠肺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益時興起】,我們邀請一位曾是NPOst報導主角的受訪者,和我們開啟訪後的再對談,補充那些報導中來不及說完的故事後續。 【益時興起】回歸啦!本集特別之處在於,受訪者不是以往NPOst報導的主角,而是媒體業同行,國內關注動物權的獨立媒體──「窩窩」的兩名記者,芷晴和怡君,來談他們去年所做的超大型專題報導「動保捐款大調查」。一系列專題帶出動保團體的資訊透明、動物資源分配的差距,以及教育捐款人等議題。身為愛爸愛媽,不能不知道捐款背後的操作,以及動保團體的資訊透明度,輕易地讓資金流向「動保蟑螂」,除了會助長這類詐騙手法,也浪費掉愛護動物的寶貴資源。而身為媒體人,一定也會對兩位記者製作專題的心路歷程有所共鳴,深入報導能引發甚麼效應?記者的影響力又能走到哪一步?詳情請聽本集節目! 記得讀過報導再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再續一杯】,我們會回顧這個月在NPOst平台上面的永續專題報導,和NPOst編輯育如如同坐到編輯室內一起聊天,帶你瞭解本期文章內容! 新年快樂!以【再續一杯】來開啟新的一年,回顧去年NPOst所做的事情!從去年NPOst的轉型開始,報導更加聚焦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一併帶你回顧國際大事,看世界各地的永續趨勢,再回首台灣,就會發現我們也已邁入「永續無所不在」的時代。 永續除了能在日常被落實,公益界的工作者例如環保團體、人權團體等,透過行動來實踐SDGs的17個面向。去年上半年疫情,下半年的資安危機,帶給公益界很大的衝擊,進而引發這些省思:如何透過數位轉型來行銷自己?如何加強資訊安全,防止捐款人個資再次被竊取?NPOst一系列報導談到公益團體數位轉型的實際策略,更陸續追蹤資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大膽求知,小心驗證!在【IN學堂】當中跟著名偵探解謎一系列公益、永續相關的議題,無論時事或專業用語都如闖關遊戲般輕鬆有趣,順便累積硬實力,要記得,真相不只有一個! 在講求「影響力投資」的年代,獲利和回饋社會、發揮影響力再不衝突了──至少這是人們的理想。從這個理想裡,誕生許多全新估算效益的方法,其一為「社會投資報酬率」(SROI),一種把影響力貨幣化的成效分析工具。吳宗昇等人曾在〈公益創投的嘗試與探索:公益2.0 案例的SROI 成效評估〉中提到,SROI和成本效益分析(CBA)的最大不同在於「強調『投入』而非成本」,並且將結果分為實質的產出(output),及改變的成果(outcome),因此能容納更多非金錢的回饋,諸如身心健康狀況的改善,以及促進其他利害關係人(如子女)的福祉。SROI雖已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聽挺好故事】,我們邀請一位從事社會創新,或是和永續發展相關領域的實踐者,和我們聊聊他的故事,以及他所發揮的影響力,和主持人一同用聽的,來挺這些好故事! 第四集【聽挺好故事】邀請到小人1號的創辦人「扣扣老師」陳子倢。從小他就不是一個「體制內」的學生,高中就讀夜間部,同時經歷一段和家人無法和睦相處的時間。高三畢業那年,他因緣際會進到協會擔任志工,到後來自己創業,成立「籿苗教育發展協會」,帶著自己從小「為什麼不可以」的困惑,他成了一個大人,進到教育領域。但他不是一個典型的教師,而是專門為卡在體制內外夾縫中,不知如何是好的教師和小孩們,提供「教育陪伴」──範圍包含協力教師,到課輔陪伴,直到去年七月成立「小人一號: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」,打造一個共融的複合式空間,接納許多南澳當地小孩,陪伴之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聽挺好故事】,我們邀請從事社會創新,或是和永續發展相關領域的行動者,和我們聊聊他們的故事,以及所發揮的影響力,和主持人一同用聽的,來挺這些好故事! 【聽挺好故事】第三集邀請到國際長期教育團隊「遠山呼喚」的創辦人林子鈞,年僅20幾歲的他,在大學就已下決心到海外服務。他大二時創辦遠山呼喚這個海外教育團隊,遠到尼泊爾進行服務。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,使許多地區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困,遠山呼喚就是從那刻起,一步步地陪伴當地人重新站穩腳步。而對子鈞來說,「教育」絕對是要扶植一個地區最值得投資,效益最長遠的項目。因此他投入尼泊爾的教育系統,不僅是給予資源,更從了解當地人的需求開始,他堅信「同理當地人處境,還有過往背景」才能提供好的服務。歷時六年,遠山呼喚用六次群眾募資,才獲取足以讓當地孩子一路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再續一杯】,我們會回顧這個月在NPOst平台上面的永續專題報導,帶你瞭解本期文章內容。本集開始邀請NPOst編輯育如,如同坐到編輯室內一起聊天! 本期主題是永續觀光,旅遊近兩年受疫情影響,國內外遊客受到種種限制,消費習慣逐漸由團體旅遊,轉為深度、體驗式的的個人行程。NPOst這期報導就探究在所謂「後疫情時代」,觀光旅遊究竟該如何呼應永續發展的願景? 同樣受疫情影響,對「地方創生」團隊來說,反而能看見轉機。這期報導圍繞「地方創生」這個主題,了解地方創生在觀光之中的定位,又是如何去完整地方的永續發展。反思若是過度追求利益,純為經濟做觀光,不會為地方帶來長期效益。報導也談到「地方創生教母」陳美玲,她認為「地方創生」的第一要務是找到「地方DNA」,即能獨立發展成產業的地方特色。 隨消費者人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大膽求知,小心驗證!在【IN學堂】當中跟著名偵探解謎一系列公益、永續相關的議題,無論時事或專業用語都如闖關遊戲般輕鬆有趣,順便累積硬實力,要記得,真相不只有一個! 從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喊出「2050年淨零碳排」後,各國政府爭相祭出政策,宣導能源轉型,發明無數口號例如Green economy(綠色經濟)、Climate neutral(氣候中和)──氣候少女格雷塔(Greta Thunberg)卻在義大利青年氣候高峰會上斥責各國政府無實際作為,只說一堆廢話(blah blah blah)。從實際情況來看,中國去年碳排量是世界最高,美國則是人均碳排放量第一,與喊出的宣言大相逕庭。究竟這些國家如何處理碳排放的議題?真實的表現為何? 本集重點: 03:03 氣候少女在義大利青年氣候高峰會(Yout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大膽求知,小心驗證!在【硬學堂】當中跟著名偵探解謎一系列公益、永續相關的議題,無論時事或專業用語都如闖關遊戲般輕鬆有趣,還順便累積硬實力,要記得,真相不只有一個! ESG,是將CSR概念具體化的指標。延續上集,這集節目將介紹ESG的意涵以及實務上遇到的眾多困境。縮寫分別代表環境(Environmental)、社會(Social)、治理(Governance)。ESG如何在投資市場上發揮優勢,又能如何幫助企業等等的相關消息,近年被大肆報導,幾乎無人不知。ESG的理想是平衡企業的收益及公益,成為兩端的平衡點──只是這個理想,仍然在漂綠企業、評鑑標準不一……等弊端面前敗下陣來。究竟投資人或企業如何自救或是尋求幫助,讓ESG被導向回最初的願景?跟著名偵探一起探索! 本集重點: 02:32 ESG的定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聽挺好故事】,我們邀請一位從事社會創新,或是和永續發展相關領域的專家,和我們聊聊他的創業故事,以及他所發揮的影響力,和主持人一同用聽的,來挺這些好故事! 第二集【聽挺好故事】邀請到島內散步的執行長邱翊,從旅行社員工開始做起的他,對旅遊業始終抱持疑問,也對旅遊始終懷有想像,對著自己的疑問和想像,他成立了「島內散步」。團隊透過導覽,讓自己和遊客認識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──以一個「文化轉譯者」的身分耕耘著。規劃導覽路線時,島內散步也建立和地方團隊的關係,並強調島內、地方,和客戶三方要成「對等三角形」的關係,秉著尊重與平等的精神。疫情期間,邱翊效法國外發展雲端旅遊,收入下滑他卻不甚擔心,還預測未來旅遊模式──下一步該去哪?他似乎早已胸有成竹。 本集重點 00:59 起點:邱翊如何意識到旅遊產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大膽求知,小心驗證!在【硬學堂】當中跟著名偵探解謎一系列公益、永續相關的議題,無論時事或專業用語都如闖關遊戲般輕鬆有趣,還順便累積硬實力,要記得,真相不只有一個! 本集主題「企業社會責任」又稱CSR(縮寫自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),是近幾年人氣水漲船高的話題,企業看似是為使社會進步做起公益──但這個「糖衣」的內容,真的只有「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」的熱忱嗎?或者「糖衣」是包裝,讓消費者見不到內容物之醜惡,舉凡環境汙染的各種議題,剩食、剩衣、廢氣、廢水──哪個又和企業無關?究竟企業是在洗白自己,還是發揮良心,真相是甚麼? 本集重點: 01:08 企業社會責任(CSR)定義 02:00 生活實例1:超商惜食政策 03:22 惜食政策減低多少浪費? 05:3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益時興起】,我們邀請一位曾是NPOst報導主角的受訪者,和我們開啟訪後的再對談,補充那些報導中來不及說完的故事後續。 首集【益時興起】我們邀請到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的理事長陳宥達,五年來推動親子共讀的目標是偏鄉早療──這個他在高雄那瑪夏地區服務後觀察到的問題。協會前兩年做了社會投資報酬率的調查,價值高達1:8.84,等同於用一塊錢經費創造近九倍的價值。邁入協會的第五年,陳宥達要持續推動「展臂2.0」──用數位科技加值他們的影響力,引入「說話計步器」和「智能販賣機」,能蒐集大數據回饋給使用者,也讓專業醫療團隊更能做出準確的判斷。 建議先閱讀過報導再來聽節目喔😋 📄🔗:https://npost.tw/archives/61627 本集重點: 00:08 主持人開場、介紹報導 01:40 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聽挺好故事】,我們邀請一位從事社會創新,或是和永續發展相關領域的專家,和我們聊聊他的創業故事,以及他所發揮的影響力,和主持人一同用聽的,來挺這些好故事! 首集【聽挺好故事】的來賓是才二十多歲的青年創業家林筱菁。他和幾個夥伴在研究所時決定創業,成立「股份魚鄉」。抱持夢想,也懷著改革的胸襟,就這樣踏入台南七股的小漁村。在那裡,他們從無到有地做「食魚教育」,奇妙的是身為「外人」的他們竟教育起在地的孩子,帶他們認識當地最多的養殖漁業、走訪漁民。做了一段時間,漸漸被漁民認識,也主動「進攻」,去魚塭打工──外行的身手讓他們吃到苦頭,現在已不敢輕易嘗試,筱菁笑說後來就懂得「專業分工」的重要。但是,他們最後成功地和漁民打成一片,把「食魚教育」提升到另一個層次,轉變為遊客的體驗行程。 股份魚鄉的在地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每一期的【再續一杯】,我們會進行這個月NPOst的永續專題報導回顧,用新聞懶人包的方式帶你瞭解本期精選文章。 這一期的主題「海洋永續」的意義是「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,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」。我們從吃的方面開始,《臺灣海鮮選擇指南》教你如何挑選海產,告訴你哪些魚種建議食用,哪些則避免食用,只要知道並注意這些細節,就能在生活習慣上為海洋永續盡心了。 除了飲食也帶你關心海洋的汙染。從海灘開始,了解「淨灘」對於減少污染的作用不大,真正能淨灘的行動是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一次性產品使用,「源頭減廢」才可能達到目的。海岸線則面臨不斷後退的危機,幸好約莫十年前發起的「海岸造林」行動,正在逐步發揮影響力。海洋裡的污染──海底廢棄物的未來則仰賴回收產業及消費市場的經濟循環,「海廢」通常難以處理,要…
  continue reading
 
Loading …

Korte handleiding